初秋清晨,走进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,只见绿树成荫,药材满山,古厝掩映在林中,处处显露田园山川的诗意。
莲都,地处浙西南腹地、瓯江中游,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,山清水秀空气佳,自然风光清新怡人。近年来,莲都立足生态优势、抢抓发展机遇,探索健康养老新模式,书写田园养老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深挖“红绿”资源,解锁康养密码
走进仙渡乡,只见青山绿水、空气清新,“银发老年团”正用手机合影留念。“这里天气凉爽,不仅美食好吃,负氧离子也很高,特别适合康养度假旅游。”一位来仙渡休闲旅游的上海游客感慨。
仙渡乡是省级生态示范乡、革命老区。近年来,仙渡乡依托红色资源和高山康养,通过打造“红韵遗风·桃醉仙渡”为主题的红色康养乡镇,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、带来新希望。
“红色、生态资源是仙渡的根与魂。”仙渡乡强村公司负责人杨军方介绍,在开发利用和合古街、和合古道、和合起义展示馆等红色景点的基础上,仙渡乡创新推出红色康养精品线路、老年人一日游线路,迎来红色康养新征程。
此外,由至逸文旅的盒子餐厅和丽水职高合作开发的桃胶银耳、地瓜套餐等具有长寿、红色寓意的餐饮,让仙渡康养更具生态、红色特质。
革命老区名气响,康养旅游人气旺。通过大力发展红色康养旅游,仙渡乡还盘活了老龄化劳动力资源,以“银发魅力”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。
丽水市中农智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十余位老人围坐在一起正给番薯去皮。“在这里工作既开心,又可以赚钱,一个月三四千的收入,自己很满足。”今年79岁的武娇莲说。
在仙渡乡皂树村,老人正种下一排排青绿色的甘薯苗,三个月后,强村公司将进行回收加工;“甘薯联合国”馆内,老人正对引进的240余种全球各地甘薯品种进行栽培……深耕“红绿”融合,绘就革命老区共富新景。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年初,仙渡乡监测到农民样本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443元,同比增长36.8%。
重塑康养资源,赋能乡村振兴
漫山遍野的树木呈现着斑斓色彩,加上白墙黛瓦的杏福小镇,太平乡犹如一幅惊艳的山水画。
太平乡位于莲都区西北部,拥有80岁以上老人千余名,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之乡、长寿之乡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,和大多数地方一样,太平乡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:产业培育缺少引爆点,难以“火出圈”。如何破题?近年来,太平乡秉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因地制宜、多措并举,加快康养产业发展,以“努力打造长三角康养胜地”交出新答卷。
在太平乡吾古村,总投资50亿元的灵康蓝城·杏福小镇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。项目建成后,莲都区将形成共享智慧医疗、健康医护教育培训、国医国药文化、特色康养基地四大特色产业板块,最终打造全国知名健康产业集聚区、文旅康养融汇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杏福小镇全国示范性基地。
杏福小镇项目工作人员介绍,太平自然资源禀赋优越,发展康养产业得天独厚。按照规划,杏福小镇将提供健康医疗、教育培训、健康颐养等各种康养服务,常住人口将达到4万人左右,项目建成后年导入游客将达100万人次。
好山好水助推了生态康养产业的发展,而生态康养产业也反哺着地方产业体系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。
借助超高人气流量,太平将围绕打造“果香太平,康养胜地”的发展目标,联盟周边民宿,建成全周期的康养品牌,打造康训、康护等产业链条,为在村老百姓提供更多在“家门口”创收致富的路径,让老百姓的幸福感、获得感成色更足,构建“康养致富圈”。
而放眼整个莲都,从郎奇白桥康养旅游项目到九龙湿地萤火虫小镇项目,再到“森林人家”“森林康养”等特色村林旅融合项目……新的格局已经打开,新的变化仍在酝酿,迈向新征程,莲都在康养之路上行稳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