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平凉市以重点景区、中心城区、文旅康养产业集聚区、文旅康养小镇等为依托,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,优化文旅康养基地布局,文旅康养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,“问道崆峒·养生平凉”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。
构建一个核心。以崆峒山大景区为核心、中心城区为依托,打造景城一体化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。崆峒山大景区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,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创建配套完善、要素齐全、优势聚集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。崆峒区完善景区周边及中心城区旅游交通、城市休闲、健康养老、公共服务等功能配套设施,构建集旅游休闲、文化体验、保健养生、康养理疗、商贸经济、生态宜居于一体的文旅康养产业体系。
建设两大景区。泾川县围绕创建西王母文化大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,培育温泉旅游名镇,建设文化休闲温泉康养度假区。华亭市、庄浪县加快莲花台、朝那湫等景区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,改造提升基础设施,创建森林康养旅游基地,打造大关山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。
发展三个聚集区。崇信县加强全域统筹,景、城、村联动开发,培育高品质乡村旅游,发展休闲、旅居、养生、养老等业态,形成全域全季旅居康养品牌。灵台县围绕皇甫谧中医针灸康养品牌建设,发展皇甫谧中医针灸、康疗、养生等业态,提升中医针灸科研教学、教育培训、产品研发、中医理疗等服务能力,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皇甫谧中医康养品牌。庄浪县、静宁县依托“庄浪梯田”“静宁苹果”品牌,发展“农业+文旅”产、学、研、培、旅、娱、养全产业链基地,打造葫芦河流域农旅融合康养品牌。
培育一批名村名镇。各县(市、区)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,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区域,建设精品乡村旅游目的地。探索乡村旅游长效管理运营机制,扶持一批市场主体,明确政府和村集体、运营单位责任,提升管理水平、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。培育平凉红牛、静宁苹果及温泉、针灸、红色、陶瓷、民俗、体育、森林、旅居等10个特色主题文旅康养乡镇和5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;到2026年,全市创建5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,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。